维他推出了两款无糖茶饮——绿茶和玄米茶,无糖二字大大地印在了包装上。
虽然过去在茶饮料上屡战屡败,可口可乐还是在 4 月直接推出了无糖茶“淳茶舍”系列。其实是把一款在香港地区比较成熟的产品引入大陆,还在陆续铺货。
伊藤园也在拓宽无糖茶饮产品线,新增了铁观音口味。
更多的品牌进入这一品类——说明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
无糖茶比较早的几个品牌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蛰伏期。2009 年三得利在中国大陆推出黑乌龙茶。7 年前,农夫山泉推出无糖茶“东方树叶”系列的时候,没有人看好。也是在 2011左右,主营无糖茶的日企伊藤园入中国市场,销售范围主要集中在上海周边。
三得利黑乌龙茶
2013 年东方树叶和三得利这样的无糖茶在消费者满意度排名中垫底。统一在 2014 年推出过“茗茗是茶”的无糖茶饮料,后来也撤下了。无糖茶饮料曾经多么不受欢迎,可见一斑。
不光是品牌少,从最早的三得利算起,无糖茶产品在中国的十年,渠道和销售范围都很小,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和一线城市。 虽然市场很局限,但农夫山泉没有放弃东方树叶系列,农夫山泉董事会秘书周力表示:“我们看过日本市场,无糖也是经过 5 到 7 年才发展起来。”
无糖和低糖汽水的兴起比无糖茶来的稍早一点。2008 年他们在中国推出了零度可乐,阿斯巴甜配料受到争议颇多,销售一直不温不火。可口可乐中国在 2016 年推出了无糖版本的雪碧。
中国人口老龄化或为重要原因
日本和美国市场,碳酸饮料等含糖饮品销量下降都被认为和老年人口增多有关。中国在 2000 年前后已经步入了“老龄化社会”(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10%)。第六次人口普查(2010 年),60 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达到了 13.3%。未来老龄化会进一步加重。
因为以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患病率增加,中国消费者(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)对糖的顾虑加深了。据世界卫生组织,2016 年中国约有1.1 亿名糖尿病患者,预计在 2040 年将增加到 1.4 亿。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2014 年的数据,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 35.7%。
天然代糖原料被广泛应用
根据益普索,73%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喝过无糖饮料。 另外,相比于脂肪和热量,消费者更加顾虑糖:把“低糖/无糖”和“健康食品饮料”联系起来的消费者超过了“低脂/低热量”。
罗汉果、甜叶菊、赤藓糖醇和菊粉等更健康的天然代糖产品也被更多地用于饮料中了,比如统一的小茗同学和农夫山泉的茶π 用到了一些天然代糖成分——甜菊糖苷。这是一种从菊科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剂。其甜度是蔗糖的 200-300 倍,热值仅为蔗糖的 1/300。
FROM:http://www.foodaily.com/market/show.php?itemi